close

書名: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--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.艾格十五年學到的課題

THE RIDE OF A LIFE TIME

作者:羅伯特.艾格 ROBERT IGER

出版社:商業周刊

出版日期:2020/07

IMG_20210917_183223.jpg5532161744806060290

 

這本書是我今年截至目前為止讀過數一數二精彩的領導統御書籍

在拍書本時我一直在猶豫,真的要讓我的''玩具們''入鏡嗎,這可是領導統御的書籍,應該要是正經的阿

另一個聲音告訴我,有何不可呢? 他們代表的是真誠阿

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.艾格從一家電視公司的基層員工開始做起,一路晉升,最後成為迪士尼的執行長

當還是基層員工時,他遇上了魯恩-一位總是在節目開播前把整個流程大改,累死下屬的製作人,但他卻讓艾格學會了「不創新,就等死」

於是,在娛樂業強力批判科技對其造成傷害時,迪士尼成為第一個擁抱新科技的娛樂公司

而擁抱創新必然會帶來陣痛,營收的減少連帶使以營收計算獎金的高階主管薪酬下降,於是艾格在董事會提出一個從未有過、不以營收計算薪酬的獎勵方式

我覺得對一間穩定成長中的公司要勇敢地擁抱創新很難,那必須具備前瞻的視野;而在擁抱創新時,同時改變獎懲制度,更不是件易事,但也充分彰顯了對創新及人才的重視

艾格對人才的重視以及對人的尊重,在書中的很多細節裡也都可略見一二

當迪士尼前任執行長麥克因營運績效下滑欲引退時,艾格希望爭取這個職位,但面臨最大的挑戰是,憑什麼?

麥可營運績效下滑的這幾年,艾格亦出任營運長,要董事會如何相信,這位前朝官員能為迪士尼帶來新的氣象?

如果是你,即使你已經做過說明,董事會仍在每次的審查會議中不斷的質疑你,你會如何為自己辯駁?指出麥可的哪些策略不正確?提出更多的改善措施?

艾格選擇不批判自己的老闆,即使在相處時,他感受到彼此間的關係忽冷忽熱,他感受到在某些部分,麥可對自己的不信任

艾格選擇向董事會談「未來」,未來他能為迪士尼帶來什麼

也許看到這裡,你會認為麥可是位昏庸的執行長,不是的,20年前是他讓瀕臨垂危的迪士尼重新復活,艾格認為他「一輩子都是個很有創造力的主管」,只不過現在無法再負荷迪士尼的業務了

在這本書裡,我很喜歡的艾格的一個特質,中性的評斷身邊的人,講述他的優點,也講述他的缺點,這大概是成熟大人必備的職場技能,但要落實,真的很難

 

書中講述迪士尼併購皮克斯的章節,也是我很喜歡的一段,要如何處理與自己公司關係緊張,卻重要的客戶?

艾格選擇先放下自己的要事(與皮克斯繼續合作),展現誠意先聽聽賈伯斯“瘋狂”的作品,並真心的受到皮克斯文化的感動。於是賈伯斯也受其感動,答應了併購案;而這場併購案甚至成為指標,當迪士尼想要併購其他公司時,該公司也會說出希望可以擁有像皮克斯一般的待遇。而艾格,總能在自身公司可以接受的範圍內,設身處地的為被併購公司著想,並充分的尊重他們的創造力人才。

寫到這裡我發現一件題外但有趣的事,職場生存書籍喜歡教我們別透漏太多自我,以免被抓到把柄,然而成功人士撰寫的書籍卻喜歡討論「真誠」

這兩者之間,到底該如何平衡呢?

 

現在的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,但我喜歡艾格的真誠說

書的最後一章「領導的課題」,艾格整理他這一路走來的心得,我摘錄幾段喜歡的

  • 我常說「不懈地追求完美」。這在實務上可能代表很多事情,且難以定義。這是一種心態,而非一套特定的規則。重點不是不惜代價追求完美,而是營造一個讓眾人拒絕平庸的環境。是抗拒說「夠好」就夠好的衝動。
  • 待人和氣。公正、有同理心地帶對眾人。這不代表你該降低期望或傳達犯錯無所謂的訊息。那意味者你要營造一個大家都知道你會聽他們說話的環境,知道你情緒穩定、處事公正、無心之過會給第二次機會。
  • 卓越與公正未必相斥。要力求完美,但也要隨時留意「只在乎產品、不在乎人」的陷阱。
  • 重視能力勝於經驗,讓人們扮演比他們自認擁有的能耐更吃重的角色。
  • 管理創造力是門藝術,而非科學。在提供意見時,要注意對方已為這個案子投入多少心血,又冒了多大風險。
  • 談判協商時,尊重他人的價值被低估了。多一點尊重就很受用,少了尊重,代價可能非常高。
  • 你得做功課,得做好準備。比如說,沒有建立必要的模式來幫助你判定某項交易適不適合,你就不可能完成重大的收購。但你也必須承認,永遠沒有百分百確定這回事。不論你掌握多少資訊,最終仍有風險,而要不要承擔風險,取決於個人的直覺。
  • 這些年來有很多的時候,我得把難以啟齒的消息告知一些有才之士,其中有些是朋友,有些未能在我為他們安排的位子上成長茁壯。我會試著盡可能直搗問題核心,解釋哪些事情沒有起作用、我為什麼認為未來也不會奏效。這種情況常會運用某種委婉的公司語言,而那種語言總讓我感覺冒犯失禮。如果你真的尊重那個人,就該清楚為他說明你那個決定的原因。這樣的談話不可能不痛苦,但起碼是誠實的。
  • 把你的焦慮投射到團隊上會招致反效果。那很微妙,但傳達你能感同身受他們的壓力--與他們有難同當--和傳達你需要他們來減輕你的壓力,是兩碼子事。
  • 多數的交易是人與人之間的。如果你洽談的是對方的創作心血,就更是如此。你必須知道你想從任何交易中得到什麼,但要達成交易,你也必須明白對方冒了什麼樣的風險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bbyis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